很多人认识朱小雪,是从今年6月爆火的短剧《春夜染明月》开始。
那个温婉坚韧、哭戏动人的女主角,让她在短剧圈崭露头角。
见到朱小雪时,她正在拍摄新剧《越过灰烬拥抱你》。
采访约在她中途休息的酒店,虽然刚结束6个小时的拍摄,但她似乎习惯了这样的节奏,不觉疲惫。
一进门,便笑着向我们打招呼,露出左边的虎牙,很有活力。
与之前那个出现在达人短视频里,承担搭戏作用的“青涩配角”相比,现在的她,眼神里多了份笃定。
“不甘心只做配角”
“我挺喜欢‘团体养成’的感觉,一群人围着一个目标努力,十分热血。”
2022年,怀着这样的梦想,朱朱加入了OST传媒。
那时,她还没有想过会成为一名短剧演员。
“最开始,我的生活就是每天上表演课、形体课、体能课,穿着校服在阳光下拍氧气感视频。”
朱朱以为这也会是她以后的人生——成为一名练习生,像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。
但行业的浪潮比想象中变得更快。
市场风向悄然转变,给到的反馈很直接,那条预期的花路,并未能走通。
但依托OST传媒丰富的达人资源和内容生产优势,留给朱朱的,还有许多新可能。
于是,她把目光转向了做短视频达人。
和团队一起运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、与高粉达人搭戏、出演公司的横屏短剧,只要能“混脸熟”的,朱朱都尝试了一遍。
很多次结束拍摄,已是深夜,她独自坐在回家的车上,刷着手机,窗外霓虹流动。
看到搭戏的视频已经发布,评论区一片对主角的赞美。她关掉手机,屏幕暗下去,映出自己疲惫而模糊的脸。
“似乎没有人真正关注我,我知道我只是个配角,但我不甘心只做个配角。”
“等着别人给你机会,是不够的”
从那时起,她明白了:在这个行业,光等着别人给你机会是不够的。
2024年,短剧大火,她不愿错过这个风口。于是,主动向剧组、导演递资料。
期间很多次,试镜结果石沉大海,“我当时没任何短剧行业的数据,也没太多演戏经验”。
2024 年 12 月,朱朱看到了短剧《小小球神不好惹》的组讯,抱着 “希望能被选中” 的心态,她成功了。
那是她第一次拍竖屏短剧,每天跟着剧组拍十几个小时,记台词记到脑子发懵,有时候一个镜头要重拍十几次。
播出后数据还不错,可因为是男频剧,观众更在乎剧情爽点,对演员的关注度不高。
“我的账号没怎么涨粉,后来去试戏,别人听到我说演过这部剧,也只是说:哦,原来那个人是你啊。”
职业生涯的真正转折,是《春夜染明月》。
那是OST传媒的付费短剧,也是朱朱的第一部女频剧。
“这部剧角色跟我很像——慢热,情绪波动不大。我演得很舒服。”事后回忆,她仍难掩心中欣喜。
剧播出后,很快霸榜各大平台,抖音平台话题播放超1.6亿次,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付费观看。
“反响出乎意料。很多人夸我,我的账号涨粉了,直播时人也多了。”
这次尝试之后,让朱朱重新看到了希望。
“把戏演好,才是我的课题”
后来,朱朱又陆续出演了《破例偏爱》《夜色寄情人》等大热短剧,在红果平台累计了17部作品,粉丝数超15万。
小红书、抖音等社交媒体上,围绕她的讨论也多了起来。
这位短剧界新晋演员,开始被更多人看见。
这次,她终于不用再担心收到“没作品、没数据,不敢冒险”的反馈。
而比起“成名的渴望”,更重要的是,朱朱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演戏了。
“名不名的,那不是我的课题,把戏演好,才是我的课题。”
虽然短剧节奏快,但朱朱在演戏时,很注重感情的投入和表达。
《越过灰烬拥抱你》剧本围读时,看到角色的经历,朱朱忍不住哭了,导演说: “你比角色还入戏”。
“遇到哭戏,我得先在心里把角色的情感捋一遍,才能哭出来。”
“当然也有挑战,比如《伪装错撩》里要演出狠劲,那种反差特别大,我练了好几次才找到感觉。”
丰富的情感体验、细腻的心思,这些都很好地契合了女频观众的精神需求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朱朱能够受到粉丝的喜爱,毕竟,比技巧更打动人的,是真诚。
回看来时路,是朱朱带着横冲直撞的坚持和倔强,赶上了短剧的这班车。
后来,当“朱小雪”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短剧海报的领衔位置,她总会想起曾经的编导,和那句:“朱朱,你很适合演戏。”
“当时只觉心酸,因为不知道前路会怎样。现在才懂,有些路,走着走着,才会被照亮。”
阳光斜照进酒店的落地窗,她坐在光影交界处,“谢谢支持我的人,如今,我在这条路上走得很坚定。”
这班车很颠簸,很拥挤,但正载着她,去向她想去的地方。